《星球大戰》是擴展最廣泛的科幻題材系列,不過它在電子游戲領域的表現卻并不盡如人意。《星球大戰》游戲的歷史有高潮也有低谷。我們見過出色的《X翼戰機》《絕地武士:黑暗原力2》和《帝國戰爭》。但遺憾的是,每一部出色的作品問世以后,總會有另一部渣作伴行。 本列表中總結了五大弊病,它們造就了《絕地大反攻》《原力釋放》等渣作,希望在次世代游戲市場中,我們不要再看到類似的作品。 1.太過依賴絕地武士與西斯武士 在《星球大戰》廣闊的宇宙中,每個星系都有自己的政治制度。那么為什么這些年來,所有《星球大戰》游戲的大反派全都是西斯武士?在《星球大戰4:新的希望》中曾有一個場景,一堆高級將領與達斯維達對話,達斯維達說出了著名的“你們缺乏信仰,這讓我很惡心”。這個場景中,所有高級將領全都不是西斯武士,全都不會原力。
《星球大戰》的宇宙中,除了絕地和西斯以外還有很多很多勢力。在它龐大的宇宙中,幾乎有無數個角色可以挖掘,從賞金獵人到游牧外星民族。別再和我們扯原力了,給我們一些更有深度的東西吧。一味的關注絕地和西斯是對龐大的《星球大戰》背景的浪費,會讓《星球大戰》鐵桿粉絲們覺得失望。原力的確很棒,是《星球大戰》中的主角光環,但如果被不加節制地濫用,無疑離它的黑暗面更近了一步。原力只是角色的延伸,它不能成為游戲的主角。 在星球大戰最大的百科網站Wookieepedia上,目前有103,400個條目,全都由全球的星戰迷免費貢獻。它包含了任何關于星球大戰的知識。如果制作組可以學習這些粉絲的熱情,深入了解《星球大戰》的背景知識,那么做出的游戲必定會很出色。 2. 原力被釋放得過頭了 我們都知道原力是《星球大戰》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,但最近幾年中,游戲制作組把原力描繪的更加強大了。比如《星球大戰:原力釋放》中的主角Starkiller,但用原力就放倒了一個滅星者戰艦。雖然說按照原力的設定,這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,不過在游戲中擁有如此強大的力量,真的會讓玩家覺得有趣嗎?或許吧,但必須對游戲平衡性做出嚴謹的調整,而這正是目前最欠缺的。 讓玩家在游戲流程中體驗到角色的成長非常重要。游戲難度必須與玩家的能力(原力)保持平衡,這樣才能讓游戲一直有趣。早期的《星球大戰》游戲在這方面很出色 - 《星球大戰:黑暗原力2》就是典范。在《黑暗原力2》一開始,主角Kyle Katarn沒有原力,沒有光劍,他只有激光槍和赤手空拳。但到了游戲末期,玩家得到了光劍,掌握了原力,其中的過程讓玩家非常滿意。 制作組必須學會有所控制,尤其要控制對原力的濫用。
|
溫馨提示:喜歡本站的話,請收藏一下本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