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4日是中國傳統的清明節,讓我們借此回顧那些消失在人們視野的游戲公司。我們挑選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,雖然倒閉的原因各不相同,不過透過一個個事例,可以看到游戲產業某一方面的縮影,足資當代人警惕。 這些倒閉的公司中,不乏紅極一時的明星公司,還包括歷史悠久的老牌廠商等。常見的資金鏈斷裂、決策失誤往往是直接原因,而他們的衰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游戲產業的發展趨勢,比如網游剛剛興起時的各種亂象、社交游戲和游戲機產業的下滑等。 死亡公司:五分鐘 死亡時間:2013年1月 代表作品:開心農場
死亡原因:因《開心農場》聲名鵲起的五分鐘,其興亡折射了近幾年國內社交游戲的現狀。在全球社交游戲衰落的大趨勢下,五分鐘也曾試圖轉型,但是實力有限的五分鐘犯了戰線過長的錯誤,沒有集中資源專攻一路。除了《開心農場》以外,并沒有開發出另一款叫座的產品,最終倒在B輪融資之前。 死亡公司:THQ 死亡時間:2013年1月 代表作品:戰錘系列、英雄連系列
死亡原因:曾為北美三大游戲廠商之一的THQ,一夕之間被一分為五,旗下游戲及工作室分別出售給Sega、Ubisoft、Take2等公司。高層決策的頻頻失誤,將自己推向懸崖。THQ固執地把寶壓在游戲外設uDraw上,花費了大量精力、財力,錯失移動市場的機會。前期瘋狂擴張,再加上旗下一系列經典游戲續作(黑道圣徒、終極格斗冠軍、戰爭黎明等)銷量不佳,連本都沒收回來,臨陣換將也無力回天。 死亡公司:雅達利 死亡時間:2013年1月 代表作品:乒乓球Pong街機、雅達利2600游戲機、打磚塊游戲Breakout
死亡原因:擁有40年歷史的雅達利堪稱游戲鼻祖,蘋果公司的創建也是在前CEO喬布斯從雅達利離職后才創建的。2013年1月,雅達利申請破產保護,引起人們對不斷下滑的游戲機產業的關注。雅達利的衰落始于30年前游戲業的著名崩盤事件,由于雅達利奉行數量壓倒質量的政策,玩家的不滿終在1982年圣誕節爆發,導致整個美國游戲業遭遇大蕭條。這個事件對于現在國內的頁游、手游市場仍有警示作用。雅達利經過數次轉手,但是都沒能改變衰敗的命運。 |
溫馨提示:喜歡本站的話,請收藏一下本站!